10月23日,通过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讨进一步对反思性“学LI导学案”的设计进行打磨,使其更能体现出学生思考的痕迹,充分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同时,课题组其他成员对上课教师如何在课上提高学LI案的使用价值给予各自的建议,一致认可教师应该放手给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表达观点,并给予充分时间和空间进行反思,这也是学生探究力的一个表征。 10月30日,由潘国栋老师进行试上,对于学LI导学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进一步的修改、磨课。 思考: 1. 数学课根据其课型可以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和综合实践课,在设计学LI案的时候是否可以根据课型有不同的设计模板,即侧重点不同?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有一些设计点应该是一致的,比如反思、题组对比、核心问题引领等。 2. 随着年级的升高,需要及时在题目旁边做些标注、笔记,那是否可以设计一栏为笔记栏,用以学生在课上灵光乍现的记录或者是旧知的及时回顾、题目联想对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