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观摩共研讨,科教融合促提升
——“太仓市小学活力数学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活动
12月20日,太仓市小学活力数学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活动在太仓市高新区第四小学博爱楼三楼童蒙教室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太仓市高新区第四小学承办,旨在进一步深化活力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研与科研双融合,推进“活力课堂”实践研究。
课例观摩
活动于当天下午13时准时开始,首先进行的是课例观摩环节。高新区第四小学的潘国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潘老师凭借其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们在“学LI案导学”模式下积极探究数学问题,充分展现了活力数学的魅力。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不仅提高了数学探究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结题汇报
课例观摩结束后,进入课题结题报告汇报环节。太仓市高新区第四小学的董苗苗老师作为课题主持人,对“‘基于“学LI案导学”提升小学生数学探究力的实践研究”课题进行了详细的结题汇报。全面总结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实施过程、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形成了学LI案导学活动的基本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小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素养。董老师详细阐述了研究方法和过程,并展示了多篇发表的论文和获奖作品。
专家论证
随后,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倪老师对本次活动的课例观摩和课题结题报告进行了点评与论证:
1.研究中最亮的地方需要丰富起来,特别是在课题观察中关注学案“导”的如何,记录策略的实施情况。强调在研究中遇到的“瓶颈”处如何通过“学案”进行“导学”,以突破困难。
2.研究应该更具针对性,可以辨析不同学段对数学探究力的不同要求。在课标引领下,进行学段化的解读,强调概念界定的重要性。
3.在结题报告中,需要体现学科特色,但当前学科味不浓,需要明确划分不同学段在数学探究力培养上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4.指出多种核心素养都有涉及探究力,但作为课题研究需要界定具体培养的探究力种类。可以通过设计流程图、结构图等方式来界定和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探究力类型。这样的研究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
此次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活动暨课题结题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我校在教育科研领域的丰硕成果,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工作理念,为区域内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