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组核心成员交流 陆佾星、沈亚萍等: 介绍上学期研究实践、课堂观察量表及报告等 教科室: 1. 上学期通过课堂观察汇报,可以就其中有价值的内容提炼出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和方法。 2. 对学习力的研究还要不断深挖,尤其是对学生的个案研究,观察汇报后,要根据观察的具体有关数据进行及时改进,分析各学科学LI课堂的建构,从而架构各学科教学模式,真正形成提升的具体模式,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力。 3.根据各课题组的研究主题,归纳提炼,形成有效的文稿材料,为后续研究及课题结题做好准备。 4.根据前期的研究材料,形成阶段性研究论文。 思考:各教研组的提炼文稿差距比较大,语数英的主题明确,观察要素和策略提升符合主题,其他教研组缺少主题及策略提升,这一点在后期要及时跟进,否则前期工作虽然做了,但是效果并不大,且对后期策略的提炼没有实质帮助。 二、布置下阶段研究工作,做好省教研课题结题的相关准备工作 1.总结前段时间课题研究成果 2.布置这学期课题研究工作: 3月份以学习力提升为目标的“学LI课堂”验证实践。 在前期的成果当中,比如论文、观察汇报等,梳理出有助于学生学习力提升的相关措施和方法,以一篇主题性的教学反思或者是论文为呈现结果,进行校级评比。做成一本提升学习力方法集,同时对还需要深化的某个“力”,比如还没有研究过的力,各教研组进行学习力主题的教研活动和课堂观察活动,进行主题提炼,形成有价值的报告。 4月份学生个案研究报告。主要是在提升学生学习力上,学生发生了哪些进步的表现,在采取方法前,是怎样的,采取方法后,是怎样的,总结经验。做成一本个案研究报告。 5月份“学LI课堂”学科教学模式提炼:关键词、简要模式,具有学科特性。到时候会开展各学科“学LI课堂”教学模式发布会(论坛分享会)。 6月初省教研课题结题活动。根据上级要求,提前做好课题结题材料,撰写课题报告。择选教研组、教师进行现场上课、观察和汇报展示。 思考:从课题研究方面来看,前期对学习力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但是提炼的行动策略也仅仅限于纸面,接下来就是根据所提炼的行动策略进行第二轮的课堂观察,验证策略是否真实有效,这也是接下来的一个工作要点,那么对于课堂观察量表研制的原则和方法,这方面也要跟进,可以通过子课题“基于课堂观察提升小学生课堂专注力的实践研究”来跟进,同时3月份请专家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