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生终身持续发展的基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是真正落实减负增效,助力学生未来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因此经学校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特制定太仓市高新区第四小学“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太仓市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实施意见》等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引,以太仓市“活力教育”为导向,以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为目标,围绕学校“绽放精彩童年 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追求,站稳儿童立场、立足课堂研究、创新评价举措、优化办学生态,努力促进学生优秀学习品质的养成,有效奠基学生未来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 全面了解本校学生学习品质情况,研制培养细则,明确工作方向。
2. 切实开展系列品质培养项目,实施全面育人,彰显个性发展。
3. 健全各项评价和保障机制,优化办学环境,提升育人水平。
三、主要措施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儿童研究、教学常规、课堂实践、评价机制和办学生态等方面,开展重点项目的推进。
(一)站稳儿童立场,深入品质研究
1. 学习品质起点研究项目。每学年初,开展各年级学生的学习品质起点研究。围绕《积极倡导的小学生十种优良学习品质》《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培养评价标准(试行)》以及五项管理等内容,开展专项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态;开展学科素养竞赛,对各学科核心能力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通过起点调研,从学生、家长、教师层面了解学生学习品质的基础数据,各年级以年级组为单位,形成每个年级的学习品质起点研究报告,突出各阶段学习品质的优势和不足。
2. 学习常规校本化研制项目。基于学习品质起点研究反映出的问题,结合上《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教育教学法规文件,研制《高新区第四小学学生学习常规》。以教研组为单位,研读太仓市《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培养评价标准(试行)》,结合实际情况,对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学习常规进行学科细化,再由学校统筹研制校本化细则。学期初,将本校的《学生学习常规》与课表一同张贴上墙。学期中,开展不少于1次的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和讨论本校的《学生学习常规》,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品质的重要性,理解常规学习要求,明确努力方向。同时,研制“课堂学习歌”等朗朗上口的儿歌,将学习常规要求自然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逐步成为自觉的品质追求。
3. 年级督导动态诊断项目。将学习品质的培养纳入校内教学督导体系,每学期开展3个年级的督导,以“问题导向——方案制定——筹备落实——督导反馈——跟进优化”为流程,沉入课堂,观察学生课前准备、课堂表现;研究作业,了解学生学业压力、作业质量;倾听学生,分析学习动力和学习意志强弱。通过年级督导,以听课、访谈、问卷、巡查等方式开展集群研究,动态诊断学生的学习品质情况,基于问题形成整改建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夯实教学常规,助推习惯发展
1. 课堂常规夯实项目。进一步规范课前、课中、课后等课堂教学常规要求,讨论和修订《教师上课十要求》。课前2分钟教师提前候课,利用“课堂学习歌”等儿歌韵句,引导学生做好上课准备,调整上课状态。课中,教师要关注人人,有效调控学生学习状态,精心备课上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课后,教师准时下课保证学生休息时间,指导学生适当调节。教师要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在课堂常规中的培养,教师要明确自身职责,将良好品质的培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2. 作业改革推进项目。推进作业改革,在作业总量、类型、内容和布置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推行作业公示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公示每日作业,班主任统筹作业总量,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内。创新作业形式,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加强作业类型、内容和布置形式的研究,秉持“教学评一致”原则,让作业内容与学生兴趣、生活相贴近,尝试实践性、情境性作业,适当分层布置作业。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次的优秀作业案例交流与评比,让作业改革帮助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良好学习品质。
3. 教学常规管理项目。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常规管理工作。每日走课,教导处分工完成,侧重课表执行、课前2分钟、课堂常态、课后拖课等方面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个人,予以调整。行政值班,随时抽查早读、课间、课堂、学生上下学等教学常态,记录优势与不足,每日进行全校反馈。“六认真”检查,每月一次专项检查(备课、上课、作业、命题等),关注学习品质培养的落实情况,对优秀做法、个人予以宣传和表彰。
(三)聚力课堂变革,着重学力培育
1. “学LI课堂”打造项目。立足课堂,培养学生核心学习品质——学习力。一是秉持教科研训一体,推进课堂观察。依托省教研课题《基于课堂观察提升小学生学习力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每学期全学科开展不少于1次的主题式课堂观察活动。依据“发现问题--确立主题、观察点--观察记录--分析推理--结果提炼--改进验证”的观察路径,聚焦学生的学习动力、专注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力、想象力和创新力等核心学习品质,精心设计量表,开展观察与汇报活动。人人进行自我观课,围绕研究主题,对自己的日常课堂进行案例剖析,撰写自我观察报告。在教研组和个人层面双向推进,用蚂蚁之眼沉入课堂观察搜证,发现学生课堂上学习力的表现、分析背后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最终形成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有效教学策略。二是彰显“学LI”主张,促进课堂革新。基于“学LI课堂”的教学主张,“学立”(立足儿童本位)“学历”(关注学习经历)和“学力”(发展学习能),进一步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展示学的“学LI”课堂模式。每学年开展好骨干教师展示课、“昕”教师汇报课、“学LI杯”评优课、教研课、课题课和对外展示课,通过课堂的实践研究,推动“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的转变,让课堂彰显学习活力,真正指向学习力的培育。
2. “学LI教研”助推项目。加强教研组合备课组团队建设,教研组紧扣“学LI课堂”目标,有序开展观察量表研制、课例打磨、课堂观察汇报等研训活动,将课堂促进学习品质发展的实践研究落到实处。备课组团队侧重“学LI案”的研制,包括课前学习“预习单”、课中学习“活动单”以及课后学习“作业单”,为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和展示学搭建支架,重点激发学生好奇与兴趣、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主动与探究。研训团队的建设,有效助推了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与提升。将教研组和备课组助推学习品质发展的内容纳入期末考核,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
(四)完善评价机制,激励自我成长
1. “学LI课堂”评价标准研制项目。根据《太仓市“活力课堂”基本要求》和《太仓市“活力课堂”评价标准》,制定基于学校“学LI课堂”教学主张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多元评价学生,帮助其建立学习动机。“学LI课堂”评价标准以学生学习表现作为重要依据,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角度进行评价。学生表现中,将体现学习品质的“有效先学、独立思考、适当合作、大胆质疑、争论探究”等作为“学LI”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课堂评价的完善,让课堂释放学生学习活力。每学期组织1次师生评教评学活动,对于表现优异的教师和学生给予奖励。
2. “乐乐明星”评价体系优化项目。将学习品质培养融入学校“乐乐明星”评价体系。“博学乐乐”,不唯分数论,侧重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学习积极性、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学校德育处做好顶层设计,各班依据学生多方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每月每班评选10位“博学乐乐”,每学期、每学年分别评选“博学乐乐”学期之星、年度之星,予以表彰宣传。通过评价鼓励,有效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
3. 优秀学习个案推广项目。广泛征集有良好学习习惯、顽强学习毅力、自觉学习动力、优秀学习能力的学习个案,进行整理汇编,每学期编辑1期优秀学习案例,利用好学校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将好的学习经验和优秀榜样在学生和家长层面推广,形成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五)优化办学生态,促进持续发展
1. 品质培育平台搭建项目。一是开展各类学科素养竞赛,聚焦学生阅读、计算、表达、想象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以竞赛促能力发展。二是组织好课后服务,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针对性答疑解惑提高学习成效。三是开展好各类社团活动,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艺术、运动、科学、动手等方面个性发展需求。四是开展好阅读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英语节等主题节日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带动素养发展。五是开展德育融合活动,以主题晨会、主题班会队会、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努力实现文化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 “乐育家庭”培育项目。以学校“培育好家长 领航好家庭”的家校合作项目为抓手,将学习品质培养纳入家长学校工作范畴。每学期开展至少1次家长学校活动,内容包括课堂学习观摩、学习品质培育专题学习、家长沙龙、学生发展指导等,提升家长的育人能力水平。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平台,指导学生规划校外时间自主学习活动,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形成学习行事历,利用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加强家校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 教师专业锻造项目。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次的“学习品质培育”专题学习,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次的“学习品质培育”分享交流活动,不同身份的老师从自身角度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推广优秀做法。落实“三X教师”培养计划,组建“昕教师”学习共同体,每月开展两次专题活动,校内骨干教师发挥示范辐射进行专项技能培训,邀请校外专家参与指导培训。通过教师专业培养,助推课堂和学生的发展。
四、组织保障
(一)组建领导小组
加强对学生学习品质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学习品质培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在手中,完善各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形成领导小组统筹、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学校成立太仓市高新区第四小学“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培养”领导小组,分析本校学生学习状况,形成自我诊断评估报告并制定校本培养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和行动措施,切实做好任务和项目的具体落实工作。
组长:高 枫
副组长:陆佾星 吴吉君
组员:沈亚萍 张 莉 杜 林 周 倩 吕 倩 徐 俊
(二)确立专用经费
严格执行上级文件政策,学校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建设。经费规范使用,主要用于学习品质专业研究、课堂研磨活动开展、评优评先奖励等,切实保障本方案的有序推进。
(三)制定规章制度
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太仓市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实施意见》《太仓市“活力课堂”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进一步研制学校《学习常规要求》《课堂评价标准》《优秀学习个案评比》等规章制度,以评价推进方案的落实,将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每学期学期对各年级、各教研组学生学习品质培养工作组织一次全面检查评估,对于表现优异的教师,学校在评优评先、职称晋级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太仓市高新区第四小学
2022年9月